-
张季高 教授
张季高,沈阳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创始人。我国杰出的农学家、农业工程学家、教育家,我国农业工程学科创始人之一。 张季高先生1917年2月18日生于江苏苏州,1940年获金陵大学农学学士学位,1944年获金陵大学农学硕士学位。1945年赴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研究生院学习,并于1947年获农业工程硕士学位。1948年满怀兴农报国之愿,欣然回国。 1949年担任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,1952年沈阳农学院成立,张季高主持创建农田水利系、农业机械化系、农业工程系等,任系主任、教授。在我国首次开设了农业机械化课程,1952-1978年26年中,为沈阳农业大学创办好适应我国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工程系,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农业机械、农田水利、农业电气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。主持筹建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,兼任副所长、所长,为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学会第一届理事长。 张季高教授为我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,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,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拓工作。他积极参与并向国家建议成立中国的农业工程学科、组建农业工程学会与科研设计机构、健全完善农业工程教育体系。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,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成立,同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。张季高先生出任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副院长,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一、二届副理事长,第三、四届名誉理事长,为我国农业工程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理论研究、技术推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。张季高教授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组成员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。 作为创建我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发起人之一,张季高先生非常重视农业工程学术出版工作,积极倡导创办《农业工程学报》学术期刊,并出任《农业工程学报》编委会首届主编。《农业工程学报》的创办对推动我国农业工程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,是对我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又一大贡献。 1979年,张季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他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人民政权的建设,先后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五、六、七届委员,第五、六届全国政协农业组副组长。 1996年,作为对中国农业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代表性人物,张季高教授入传我国著名科技专家大型史实性文献《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》。 2007年1月4日,张季高先生在北京逝世,享年90岁。展开更多 -
鲁楠 教授
鲁楠(1930.8-2001.11),中国农村能源新学科的开拓者。 农业工程学家,教育家,农村能源专家。中国高等农业院校农村能源学科开拓者之一,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生物能源专业,建立了第一个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(UNDP)资助的中国东北寒冷地区综合能源示范基地。在生物质能源尤其是生物原油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,并培养出一批农村能源专业的优秀人才。 简历: 1930年8月2日出生于天津市。 1949-1953 在金陵大学农学院(后改为南京农学院)农机系学习。 1953-1956 在东北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拖拉机研究班学习。 1956-1980 在沈阳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拖拉机汽车教研室任助教、讲师和副教授。 1981-1982 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(University of Nebraska)农业工程系进修。 1982- 1993任沈阳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主任、教授。农业江南平台_江南网页版平台院长,博士生导师。 2001年11月于美国因病逝世。 人物生平: 鲁楠,祖籍河北省献县。1930年8月2日出生于天津市一个工程师家庭,2001年11月于美国因病逝世。 鲁楠父亲是知名的化工专家,新中国成立前后长期任著名的永利化学公司的总工程师。1936年启蒙,鲁楠在南京永利化学公司小学唸书。1937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,公司及该校南迁至四川省五通桥市,他仍在该校学习,直至1943年小学毕业。1943年9月至1946年8月,在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读书,完成初级中学学业。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,公司迁回南京市,他也随家同行,并于1946年9月考入南京金陵大学附中,至1949年8月高中毕业。展开更多 -
李宝筏 教授
李宝筏,男,(1935年8月20日-),汉族,无党派人士,籍贯陕西省西安市。1958年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研究生毕业,分配到沈阳农学院,历任助教、讲师、副教授,1987年任教授。1984-1997年任农业工程系副主任、农业江南平台_江南网页版平台副院长、院长。1993年經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导师。曾任全国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、二届学科组成员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,辽宁省学位委员会第一、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,辽宁省农机学会理事长,《沈阳农业大学学报》副主编,《农业工程学报》第四届编委,《农业机械学报》第五、六、七届编委,《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》编委,《农机化研究》第六届编委会副主任。他开设《农业机械学》《高等农业机械学》《农业机组研究讲座》等8门课程,培养硕士21名,博士21名。主持“2ZJ-4型机动插秧机”项目,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,批量生产并出口,获沈阳市政府优秀新产品一等奖,辽宁省政府优秀产品奖,国家科委“金箭优秀奖” ;“水稻机械化生产工艺及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研究”获辽宁省农机化科技进步一等奖;先后获辽宁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4項;辽宁省政府星火二等奖1項;国家专利4項;研制的“2BG-2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”,于2009年通过农业部科技成果鉴定,开始推广。获沈阳市政协优秀提案奖2項。1989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,1991年被评为沈阳市优秀教师。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1996年荣获辽宁省科协先进学会工作者奖牌。曾任沈阳市政协第10届、11届委员及12届经济委员会顾问。沈阳市东陵区第5届政协副主席,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,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、地面机器系统学会副理事长,1997年起受聘为辽宁省政府参事。发表学术论文100篇(其中EI收录12篇),编写教材5部,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《农业机械学》,获2005年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,2007年辽宁省精品教材奖。曾先后赴俄罗斯、德国、日本进行学术交流。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督导室主任,沈阳市老科协<百名老专家进百村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工程>课题主持人。展开更多
共3条 首页上页1下页尾页